尿布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尿布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古代陶瓷的装饰工艺之高温彩_[#第一枪]

发布时间:2021-06-07 15:52:31 阅读: 来源:尿布厂家

所谓釉里红是指以氧化铜为颜料,在胚胎上进行彩绘,再罩以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烧成,呈红色纹饰的瓷器。以铜为着色的高温彩瓷开始于唐代湖南长沙县的铜官窑。那时生产的高温红彩由于受颜料中铜的浓度控制不均匀和杂质较多的影响,红彩往往呈褐红色,有时因为局部的铜含量过高而产生绿斑或褐绿蓝等杂色。由此可见,当时长沙铜官窑的铜红彩质量尚不高,只是有较高的历史价值。除此之外,宋代钧窑也用氧化铜作着色剂,只不过不是用于彩绘,而是用于制釉。

真正的以铜为着色剂的釉下彩瓷器出现于元代的景德镇,成为“釉里红”。釉里红瓷器所用的胎和釉的成分与同时期的青花瓷相同。按照景德镇的传统工艺方法,釉里红的颜料釉是用“铜花”制成。所谓“铜花”是将金属铜加热后产生的氧化物。因为氧化铜薄层较脆,易于粉碎研磨加工成细粉颜料,便于彩绘使用。由于高温中的铜金属比钴和铁更加活泼,所以釉里红比青花更难烧,对温度和气氛要求都比较敏感,要在非常合适的温度和较重的还原气氛下,方能形成纯正的鲜红色,否则就会变黄、变黑。

由于氧化铜在高温釉中具有易于熔解、扩散和挥发的特性,所以特别难烧。元代是釉里红的初创时期,产品质量相对较低,红彩有明显扩散现象,局部发黑,亦有红彩全部发黑者,变成所谓“釉里黑”。为防止大量废品出现,元代工匠多用它来渲染纹饰的底色,再结合划、刻、堆塑等工艺来表现纹饰内容。元代虽然也有用釉里红直接进行彩绘的器物,但数量极少,往往也要附带划刻工艺。

明代洪武时期釉里红的产品数量,要远远多于元代。这可能是釉里红的烧制技术,从最初只有少数人掌握,到被多数人了解的发展必然,但产品质量仍然没有明显改善,多数色发灰,仍有晕散现象存在。由于无法保证产品质量,到明代永乐、宣德时期,景德镇民窑已很少问津此类产品,他们承担不起造成大量废品的经济后果。倒是不惜工本的御窑场还在继续烧制,此时期多数釉里红的颜色比较淡雅或略带鼠灰色。由于晕散问题仍未解决,所以那些表现抽象纹样的三鱼杯和三果盘等就应运而生了。宣德时期亦有少数产品的颜色十分鲜艳,达到所谓宝石红级,目前有许多收藏者不敢确认,以为是后朝仿品,其实是极其珍贵的稀有品种。

由于釉里红烧成稳定性的问题迟迟未能解决,明宣德后期御窑场也基本停烧了此类产品,取而代之者为釉上矾红彩。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明代中期前后发色较好的釉里红产品,无论有款无款,均应为后朝仿品。

清代康熙年间,是中国陶瓷工艺史发展的重要时期,景德镇至今保留的许多传统工艺,都是这时期出现的。景德镇工匠也是在这时彻底解决了釉里红的晕散问题。为一度消亡的釉里红彩绘工艺开创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局面。自康熙朝开始,釉里红发色趋于稳定,与前朝宣德产品比较,有些产品类色稍微浅淡。雍正时期制作的釉里红则多呈鲜红色,很可能是在颜料配制技术和烧成工艺上又有所突破。乾隆官窑制作的釉里红,较雍正朝又有所发展,部分产品采用进口的金红料,使发色更加稳定,不晕不散。

将氧化铜与氧化钴两种釉下彩颜料相互搭配制成的瓷器称为“青花釉里红”。青花釉里红的双色釉下彩装饰虽然始于元代,但最初只是把它们作为着色剂,用于在堆塑纹饰上渲染色彩,而非彩绘图案。虽然明永乐朝也试烧了一些青花釉里红彩绘瓷,但也仅见于景德镇御窑址中的碎瓷片,传世品中从未出现。可见当时也仅限于实验,根本没有成功。直到清代康熙朝彻底解决了釉里红的晕散问题后,青花釉里红彩绘瓷才真正问世,其后又加入豆青等其他颜色,烧成所谓“釉下三彩”。

电工电气产品代理加盟

绞吸式渣浆泵批发

甘蔗中耕机价格